凡是地里长的,只要定期收获就可以,也无需收集更多。
    这一路上,她要做的就是查缺补漏,尽量让自己空间里的物种多样化。
    不过,她的收获并不多。
    北方的初冬时节,大部分植物的叶子都脱落了。
    想要靠枯枝判断出来植物的种类,她自认没有那个能耐。
    于是,吃饱睡足了的她,便从空间里找了一本书出来看。
    那是一本专门讲毒药的书,是她从庆王的书房里顺出来的。
    也不知道那狗东西学这玩意是要害谁。
    总之目前对她来说,这本书还挺有乐趣的。
    林雪竹自己看书的同时,也没忘了陆氏。
    她特意找了本当代文人学者的诗集给陆氏看。
    陆氏拿起来的时候,神情有些滞涩。
    从前她很喜欢这些的,但经历了流放和在北境的生活,那些舞文弄墨的日子,似乎离她很远很远了。
    “长日无聊,姨母还是找些事情来做比较好。”林雪竹笑道。
    陆氏沉下心来,打开诗集慢慢看。
    她发现,有了过去这两年多的时间,她再看这些诗集的时候,就有了别样的视角。
    比如说,过去她喜欢辞藻华美,意境缥缈的诗。
    可现在看来,那样的诗透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浮夸感。
    反而是那些贴近普通人生活的诗更得她心。
    陆氏忍不住笑。
    这就是心境改变了,喜好也改变了吗?
    果然,生活教会人的东西,远远比从书里学到的多。
    陆氏看着看着,竟然看进去了。
    两个专注的人,全然不知,外头跟车的人是多么地水深火热。
    本来用腿从早走到晚就已经够累了,偏生还要轮流背着徐公公。
    这死太监乍一看人模人样的,其实是实心胖。
    背在身上,好像一座千金大山,压死人了。
    好不容易捱到傍晚,一行人进了村,徐公公恰在这时醒了过来。
    这让人不得不怀疑,之前的晕厥是他装的。
    徐公公似是有些缓过来了,他迷茫地看着眼前的一切,问道:“我们这是到哪了?”
    “徐公公,我们听从襄王妃的建议,决定放弃官道,走小路了。”有人回答道。
    “什么?”徐公公呲溜一下,就从背着他的那个人背上滑下来了。
    他瞪大了眼睛,声音尖锐,“谁给你们的胆子改道的?她说什么你们就听?”
    底下的人也是无奈。
    一个护卫道:“徐公公,我们便是走官道,也进不去城。还不如走小路,要是遇上好心的村民,还能跟他们讨些东西吃,讨个地方睡觉。”
    这一趟出门,他们真是被这个徐公公害惨了。
    要不是他心术不正,偷了襄王妃的马车,还托大,随便喝来路不明的大碗茶,他们也不至于沦落至此。
    改道怎么了?有能耐他一个人走官道去,看有没有人搭理他!
    徐公公嫌弃地看着这个破败的小村子,鼻子里突然飘进一股子臭味。
    他用手扇了扇鼻子,嫌恶道:“这什么味?”
    “估计是牲畜的屎味吧。”有人回答。
    徐公公的脸皮抽了抽,不可置信道:“什么,难不成我们今晚要跟牲畜住在一个村子里?”
    其他人面面相觑,极力隐藏着心中的不屑。
    那不然呢?你不跟牲畜住在一个村子里,你自己睡野地去?
    有些人就是过了点好日子就忘本。
    谁还不知道谁怎么回事了。
    能去宫里当太监的,有几个不是家里穷掉底的。
    否则,谁愿意被噶了小兄弟,不男不女地活着呀。
    分明也是过过苦日子的,在这装什么高贵呢!
    真正生于官宦人家,还嫁给了王爷的贵人都没说什么呢。
    一众人齐齐将目光落在刚挑开车帘的林雪竹身上。
    林雪竹神色如常,像是没留意到徐公公一样,对众人道:“站着干什么呢,等着天上掉馅饼?”
    “是,奴才们这就去找东西吃。”几个小太监说着,一溜小跑就进了村。
    赖公公赶着马车,放慢了速度跟在后面。
    不过刚进了村口,他就不走了,原地等着其他人带消息回来。
    第442章 来人呐,不好了
    不得不说,在跟人打交道的事情上,徐公公还是比较老到的。
    有求于人,他很能放得下身段。
    刚一进村,他就奔着房子最大的那户人家去了。
    不多一会,就和一个面相不错的中年男人一起走了出来。
    林雪竹看徐公公满脸慈祥的笑意,一时有些不能接受。
    欺骗性太强了,他就是用他这副充满欺骗性的面孔伺候皇上的吗?
    天呐,他真的有两副面孔啊!
    徐公公把中年男人介绍给队伍里的其他人。
    他说:“这位是村子的里正,他答应收留我们一晚。不过,里正家住不下我们这么多人,大家需要分散着,住在村民家里。”
    里正人很客气,笑呵呵道:“各位出来办差辛苦了,要是不嫌弃的话,今晚就在村里留宿吧。先进屋烤烤火,暖和暖和,我这就去跟其他家的人说说,尽快给各位安排住处。”
    说着,把众人领进了屋里,又拎了一壶热水并五六个碗过来。